• 投稿邮箱:huaxizzs@163.com
花溪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花溪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86X

国内统一刊号:CN52-1010/I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uaxizzs@163.com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高教专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9/15 阅读数:587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核心地位,剖析了课程的特点并进行了课程的精准定位,采用重点项目带课程兼并学情分析的思路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了课程蕴含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服务指向,给出了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学生为中心”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思路、明确课程量化考核、科学评价、丰富教学方法、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的创新教学实施途径,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迭代;项目教学;教学设计;编程逻辑;Java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1-0109-0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和生命周期等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应用,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实施及维护等初步实战能力。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存在定位模糊,知识面庞大且分散,教学知识点之间衔接不够紧凑、连贯,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教学与实际脱离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使得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缺乏整体感,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工作经验,针对二年制专升本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内容梳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应用领域范围广、课程内容更新快,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多年教学,笔者在深入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得出了下页图1所示的课程定位和内容梳理。

如图1所示,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配置与管理、软件设计开发等先修课程的基础。如果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和开发技能不强,就会使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课程开设的最优学期为专升本第三学期,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第六学期。就课程定位而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将会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实战、更高级专业课程提供关键支撑,其课程内容会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可以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及所参与的企业项目在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和开发方法方面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课程导论、开发概论、系统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和系列研究报告的撰写等。通过教与学,学生应掌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深刻理解、掌握并能够阐述和运用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将网络管理配置、信息处理和管理手段应用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中。[1]

● 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施途径

在正确认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笔者给出了创新教学实施路径。

如图2所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创新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配備丰富的教学资源

鉴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应在PPT、练习题等基本授课资料的基础上,由简到繁配备典型行业信息系统、往届学长的同期作品、毕业设计、企业开发的真实信息系统项目等,以实现“项目带课程”,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感、作品代入感和现实接触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辅以标准的系统开发文档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文档,提升文档撰写的规范和水准。周而复始,通过循环积累可以不断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推动课程教学资源的良性发展。

2.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

基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实一体化的特点,以“项目带课程”的方式,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能够营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情境。[2]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贴近真实情境的“问题”,引起学生共鸣和对知识的渴求,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从而使学生学得必备的知识点,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强化系统开发技能和内化项目管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点的类别划分、逻辑层次的差异和能力培养的难易度,笔者执行“知识整理→设计践行→项目管理”的问题驱动学习方式,分别通过信息搜索、文献查阅、问题测试等途径来提升知识整理和吸收的效果,任务驱动信息系统分阶段实现来检验学生运用专业软件的熟练程度、对系统开发流程的认知、系统开发及测试技能,以及基于成本、时间、人力等投入的项目管理机制。

3.明确量化的考核目标

鉴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设置硬性考核和软性考核两个方面。例如,采用Visio工具绘制数据流图、业务流程图、系统功能图、E-R图、数据表等图表,绘制的规范性就属于硬性考核一类,系统功能的完整化和系统化也属于硬性考核一类,而系统的界面设计、系统个性化模块的开发以及文档撰写水平可以归为软性考核一类。其中,文档撰写中隐性包含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复杂领域中的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

4.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鉴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技术与管理的交叉性以及专升本生源专业基础的差异性。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着重突出学生的某一个侧面,部分文学基础扎实而技术薄弱的学生必须在知识整理、梳理和系统化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部分开发技能强但沟通较弱的学生则必须在系统开发及调试方面多加努力。此外,所有学生都要在项目管理方面同学习共进退,每个人都要能够独立进行系统需求调研、系统功能评价及测试,进行项目的经费预算、时间进度等管理工作。

5.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鉴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的复杂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行业中经典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让学生体验先进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和带给社会的巨大便利,然后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并整理“知识整理”环节的知识点,在“系统践行”环节强调学生要“动起来”,运用专业工具绘图、撰写说明书、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系统设计等,从系统规划到系统运维阶段都强调“项目管理”,让学生通过项目来了解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文档管理。

● 课程思政设计与融入实践

党的十九大要求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本方法是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及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的“教”与“学”。笔者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从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和学习六个维度进行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例如,深入研究我国信息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的榜样人员和党员标杆,将他们身上所呈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精神、钻研精神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收获成功、树立自信、感受力量、传承精神,从而形成内动力,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主动行为。在课程思政氛围的熏陶下,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线,以“知识整理”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整合”能力提升为亮点,让“教”向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为主的“学”过渡,让学生感觉新时代下团队的重要性。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目标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与组织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还需要进行课程思政的挖掘与融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应对专业基础层次化的生源,进行立体教学资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有力支撑,才能期望培育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和具备高级专业素养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牛新征,肖雄,张凤荔.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05):205-208.

[2]张冉,葛晓燕.PBL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9,35(12):106-108.

作者简介:陈战胜(1979—),男,山西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推荐算法、职业教育。

教改项目:北京联合大学201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J2019Q017),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专项。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