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huaxizzs@163.com
花溪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花溪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86X

国内统一刊号:CN52-1010/I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uaxizzs@163.com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7-11 阅读数:557

  作者:姜峥
  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工业时代人们在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呈现加速和全球蔓延 趋势。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为建设日后的生 态现代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概述;问题剖析;对策措施
  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1.1 技术创新建设 生态建设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绿色技术发展循环经 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我国先后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 护、退耕还林、遏制沙漠化等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三北” 防护林工程造林2400 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一倍,退 耕还林工程造林2600 多万公顷。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人工林面积达 6169 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沙化面积由20 世纪末的年均扩 展3436 平方公里到年均缩减1283 平方公里。
  1.2 产业建设 在产业建设方面,把循环经济作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导模 式、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绿色技术、绿色营销。一是我国循环经济发 展已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逐步降低,资源循环 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涌现出 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二是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 已有不同规模的农业试点2000 多个,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8.4%,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生态 旅游观念深入人心。
  1.3 生态建设的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十分关心生态建设的国际 合作。尤其是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正在我国不断发展。自2005 年中国 收割与国际社会合作的碳汇项目在内蒙古敖汉旗完成后,我国积极 推进项目试点。中国和意大利在内蒙古合作的治沙项目已作为重点 实施项目实施,广西正利用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实施再造林碳汇试 点,云南四川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合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剖析
  2.1 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过高 各级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考虑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 负面效应,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由于现行领导干部政 绩考核体系中生态环保指标权重低,在当前的政绩考核体系中,经 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过大,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以GDP 为主导的 发展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少地方为追求“政绩”,片面追求 GDP 增长率,忽视生态效益,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 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2 生产领域排放难以控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很难控制,过度的化学制剂 就会导致土壤板结等问题造成土壤污染;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还会造 成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中小型 企业由于环境治理成本高,更多的时候省去治理环节,从而导致中 小型企业普遍排放不达标的现状,其中不乏重度污染企业。同时,由 于同一区域聚集企业过于密集,即使所有企业都做到排放达标,也 会出现重度污染。
  2.3 生态补偿制度很难建立 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存在如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经济手段运 用不充分且补偿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补偿标准、管理体制不规范 等问题。现行的生态补偿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在 各领域的生态补偿中很少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基本依托生态治理 进行。二是补偿标准偏低,且不能充分体现地域性差异。三是某些领 域生态主管部门不明确相互协调不够。四是政府承担过多补偿责任法律忽然政策依据不足。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着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开发原则。优化开发结构,把国土开发的着 力点放在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上,从占用土地 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工业化和城市化要建 立在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基础之上,避免开发对生态环 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生态脆弱区域要严格控制工业化开发,以缓 解对自然生态的压力。二是要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目标和战略任务, 构建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从长远发展需要出 发,使这些地区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
  3.2 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环境产权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配置 效率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因而要改变资源 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把环境成本 纳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 健全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 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评估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及 消费后处理全过程,使产品价格全面反映环境成本;过市场激励机 制,鼓励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产业结合起来。
  3.3 加强相关监管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在目前政府主导的环境制度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环 境部门的机构建设。一是重构新的环境管理行政部门与环境执法职 能部门,组建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或设立在各部委之上的具有权威性 的常设专门协调机构,以便在环境管理涉及到相关部委时,能够及 时协调一致。二是加强环境部门的管理与执法权限,主要解决其他权力严重干扰环境管理与环境执法的问题。三是要将生态指标纳入 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避免各级领导干部为片面追求政绩 而忽视环境代价。
  3.4 加强区域、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因此要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参 与到国际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构建 的合作和交流,广泛参与各类环境条约问题制定,认真履行国际条 约。另一方面要加强双边、多边的区域合作,与周边国家在生态资源 及利用方面通过合作,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在国 际交往中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严格外来物种和废物的进口审批,严 格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和产品向我国转移,严格审批资源高消耗 型产品的出口,要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过程中和进口产品综合利 用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贸易增长。
  参考文献
  [1]蔺春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 代化[J].社会科学家,2009(1):42-45.
  [2]文同爱,郑荷花.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J].时代法学,2005(1):69-75.
  [3]卢风.生态价值观与制度中立———兼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J].上 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3):1-8.
  [4]杨学峰.生态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理想载体[J].江西农业学报, 2007,19(4):144-146.
  [5]陈建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J].求实, 2008(8):63-65.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