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2 阅读数:540
1) 会议主题不突出
会议主题的选取对会议质量至关重要,学术会议主题通常以学科前沿性和热点问题为主,若会议主题前沿性不够突出,较为冷门,无法满足学术会议参与者的需求,会导致参会者数量骤降,学科社会关注度下降等现象,很难达到通过会议形成创新性观点或创新性成果的目的。
2) 特邀报告走形式
有些学术会议为了所以的“高水平高质量”,“唯大牌专家论”,邀请诸多专业部相关的大牌专家出席,以提高会议规格。这种走形式的行为对于学术会议专业内涵的升华意义不大,而大牌专家报告完后的交流时长往往很短,报告人在进行完报告后不再参与会议讨论,这实际上是降低了会议的学术质量,为了报告而报告。除了参会者收获上的减少,主办方的学术会议信用值也会大打折扣。
3) 论文筛选不完备
主办方对所投论文的审核不严格,导致会议本身反复投放低水平论文摘要,会议质量因参会材料报告的质量低而下降,参会者也会因为这种低水平论文摘要而反感。因此,论文、摘要质量的严格把控是保障会议能够高质量、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基础。
4) 会议交流形式单一化
目前学术会议主要交流形式为学术报告、论文交流和自由讨论等几种,墙报、学术沙龙、圆桌会议等形式相对较少。学术报告和论文提交仅能将报告的内容进行呈现,而真正的交流讨论在这两种形式中并未体现。
5) 会议成果传播不受重视
目前会议组织者往往只考虑会议开展期间的社会影响,而对会议的后期、会议结束的宣传、成果传播不太重视。一方面导致了未来参会人员减少,另一方面也是会议的成果传播效果不佳的本质原因。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
上一篇:高级技师是不是高级职称?
下一篇:如何避免学术论文盲目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