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5 阅读数:471
不少高校已经将专任教师的工作岗位划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所谓的教学型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学为主,科研次之。所谓的科研型就是以科研为主,几乎不进行本科教学活动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序列相似,这个岗位主要针对特设的研究院而设立。所谓的教学科研型既要求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又要确保一定的科研工作量,绝大多数的专任教师都是属于教学科研型。
高校教学科研型人员与教学型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岗的,不过实际的结果往往都是教学科学型人员向教学型人员转变,几乎没有教学型人员向教学科研型人员转变。这是因为教学型人员的绩效考核比较好过。
二者之间的区别也仅仅表现在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量方面。
教学方面:
教学科研型人员副教授以下每学年完成216学时的教学工作量(1节课50分钟,算1学时);而同级别的教学型人员每学年需要完成324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科研方面:
教学科研型人员讲师的科研工作量发表学术2B(CSCD C刊 针对理工科 也就是所谓的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篇,其中1 B(EI,SCI4区)论文一篇或者科研项目到账经费不少于10万元。
教学型讲师的科研工作对论文的要求极低,只需要在三类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或者以排名前三参与一项省部级项目即可。
与聘期任务相对应的是,这两个岗位的评职称条件也差距很大。这方面的差距几乎与聘期考核任务相一致。
众所周知在高校,收入与待遇直接与职称挂钩,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想评职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大家想评职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这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收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个人的工作得到一定的认可。
那么评职称是否与上好课矛盾呢?个人认为不矛盾,恰恰相反,也许还能够促进教学。原因如下:
第一,评职称无论对教学科研型还是教学型人员都要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不管你评不评职称这两类人员都得上课,不过上课是一个良心活,上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个人本身,其实与评职称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二,评职称对课程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评教太差抑或者专家评教太差,职称往往评不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迫使教师不会那么随意上课,至少还得认真对待一些。
第三,评职称往往对科研工作量的定量要求,所以会迫使教师学一些课程之外的知识,特别是对自己研究方向的最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教学是有帮助的。
第四,就算你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教学上,好好上课,不搞科研;如果是教学型人员写写教改论文,还是能够达到评职称的条件。条件能够达到为什么不去评职称呢?只是填写几个表格申请而已,又不需要花大把时间在这上面。
总之,评职称与上好课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反而在某种程度能够促进教学。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
上一篇:“垃圾论文”的成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