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2 阅读数:373
一、方向性问题无从下手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写一篇论文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做了繁琐的工作之后再被拍死。虽说这些工作或多或少的也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这样的贡献总是间接的,效率受影响的同时,心理上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从短期的角度来说,要仔细想想,是怎么被证明错误或者无用功的,换一个思路,甚至换一个场景,可能就不会出现错误或者无用的。这个时候应该沉得住气,因为研究本来就是一个迂回前进的过程。每个地方都浅尝辄止那么每个地方都会一无是处。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休息一天,让自己放空一下。
记得有一个老师说过,写论文、做报告等等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别人的过程,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不可能说服别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还是去解决自己,看看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要么说服自己做下去,要么说服自己不要做下去了。
方向也分大中小
大方向:即在选定导师之后研究领域;
中方向:研究方向需要自己在导师或者师兄的帮助下去寻找
小方向:单篇论文就必须由自己确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简单说,一般博士毕业要求数个“小方向”组成的一个“中方向”,而数个“小方向”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难度,相互之间存在统一的视角和内在的联系。
二、结构性问题写不下去
当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方向受到鼓励,方案清晰的时候,写不下去的问题基本就是结构性了。这里也分几种情况:
(1)对当前研究现状了解不透彻,不知道写到什么程度适合其领域的读者,即不觉得太初级,又不觉得没有介绍到。写论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很简单,没可说的点,同时不清楚别人的方法,或者对别人方法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不敢把别人的工作写出来做对比。简单说,就是不能做到旁征博引,知识体系不完备。
(2)对写作内容的思路不清楚,这个时候要停下来想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整理笔记,调整思路,把精力都费在遣词造句上可能怎么都写不出来。其实对于很熟悉、深入很久领域的人,基本都有很多想法,如果实在写不出,研究还不够透彻,这都需要继续深入进行研究,而不是深入进行写作。或者暂时不要继续写了,去做一做实验,从写作中暂时解放出来,把精力转移到论文实际处理的事情上去,这里更加有助于理解问题。
(3)想清楚了问题,但是觉得不好表达,这时可以画个思维导图,制定表格,把问题列出来,把思路整理清楚,其实这种情况还是很容易解决的。
(4)对文章条理不清楚,例如平时说话的时候说着说着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一样。需要从整个文章中跳出来,思考一下。因为这时可能人的思维已经陷入了细节,忽略了整体。
三、词句级问题写不下去
语言驾驭能力不强,有想法但写不出来,写出来怕写不好。简单描述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怎么表达。
(1)不知道有什么组织语言的方法,如何正着说,如何反着说,如何举例说,如何总结说,,如何加公式或者伪代码什么的。这是要需要训练的,需要多读多写的。可以考虑放下自己的文章,看别人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变化写法的。
(2)语言功底,不光是英文,有的时候中文的正式语句组织起来都还觉得不是很顺当。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先写,第二遍修改时再修补,如果第一遍写的时候就陷入了英文语句组织中去了肯定就不行了。有一种提高语言驾驭能力的方法,就是平时读论文的时候做摘抄笔记。
四、心理上问题写不下去
有的时候很奇怪,一句话都写不出,没有任何想法,甚至没有原因。
及时调整心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引用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而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博士学位再高,也是还是一个学位,期望博士阶段就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是不可能的,因此放平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
同时,要有一种训练自我的意识,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一周或者一个月。去完成一个会议的最后期限,去完成一次报告等等。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去找人交流,比如导师、师兄、同学,找他们聊天,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可能你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自然的会把写论文的逻辑捋清楚,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还可以给学术上的网友发邮件,比如自己领域的大牛,在国外留学的同学等等。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
上一篇:发表论文格式
下一篇:参考文献标注到文章怎么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