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huaxizzs@163.com
花溪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花溪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86X

国内统一刊号:CN52-1010/I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uaxizzs@163.com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儿童安全教育需强调感受、融合场景

发布时间:2019/08/12 阅读数:658

■ 杰西卡

邻居曾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11岁的男孩,在参加“童子军”野外露营活动时不慎与同伴走失。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反复强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于是每当有救援人员路过,他就会刻意躲起来,错过了无数次获救的机会。直到第4天,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才获救。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从小父母对我进行的安全教育中,说得最多的也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自己当了母亲后,对女儿的安全教育很重视,但是我一直也在反思,作为安全教育的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陌生人是危险的”迷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问题?首先,大部分年龄小的孩子是不具备我们大人对于“陌生人”的成熟理解的。“陌生人”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是有疑惑的,像文章开头故事里的救援人员是不是陌生人?警察是不是?消防员是不是?那为什么有时又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为什么有些陌生人又是安全的呢?

任何启蒙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让孩子产生困惑。当我们不能帮助孩子澄清定义时,孩子就会根据自己有限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进行解释。美国曾经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过调研,问他们哪些是“不能说话的陌生人”,孩子的答案里出现的最多的竟然是“不好看的人、对我很凶的人、说话声音很大的人”。但我们都知道,想要诱骗孩子的人一定不会是凶神恶煞的,都是看上去特别友好善良的。

此外,大部分孩子遭受的性侵都发生在熟人之间,恰恰不是陌生人。当我们过于和孩子强调“陌生人是危险”的这个概念时,无疑间接强化了“熟悉的人就是没问题”的。

那这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现在到底该怎么和孩子说?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不要去强化某类人,而是帮助孩子理解哪些情景会对他们构成威胁,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可以求助的。

安全教育应告诉孩子“为什么”

和孩子强调“舒服的感受和不舒服的感受”,我会告诉女儿,“任何人即使是认识的,如果让你感到不舒服,你就可以拒绝,第一时间向妈妈求助”。

这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孩子情绪认知的重要,我在日常生活中会非常有意识地帮助女儿认识各种情绪,也会用大拇指向上或者向下来表示这些情绪是否令人舒服。

平时我会利用各种生活场景帮助女儿理解“安全”。在超市排队等候时,我和站在我们后面的人聊了几句,出了超市我就会和女儿说:“超市结账等待时,我们可以和陌生人聊几句。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以跟着他们离开。你要跟着其他人去任何地方之前,都需要得到妈妈的允许”。

这样的对话运用于各种各样的生活情景中,让孩子明白界限在哪里,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认知需要家长反复和孩子强调:“大人比小孩有更多本领,如果一个大人要帮忙,一定会找其他大人,而不是小孩。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拒绝,并且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提到安全教育,我们最习惯的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有时甚至不惜吓唬孩子来防患于未然。但只是告诉他们“不可以”,很多孩子并不会听进去,而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常常是我们越说不可以,他们越逆反。因此,帮助孩子去理解我们所说的不可以背后的原因是更加关键的。

安全教育,功夫在平时

女儿3岁后,我经常和她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的游戏。走在路上看到的场景、幼儿园发生的冲突、动画片里看到的故事,我总是这么问女儿,然后和她讨论思考。有的问题她无法回答,我就会分享自己的答案,不仅仅是怎么做,还有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今天和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人好多啊,如果哪一天你和妈妈走失了,可以去收银台找收银员帮助,这是妈妈最容易找到你的地方。不要跟着其他人走,因为这样妈妈就找不到你了。”

有的问题她有了自己的答案,我也会顺势引导,进一步强化“如何预防”。这一点上不是吓唬,而是和她分享为什么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你在路上走失了,怎么办呢?”“去找警察”;“对,去找穿着制服的交通警察。如果你和妈妈分开了,妈妈会很难过,所以我们一起出门时,你要跟紧妈妈”;“嗯,我也会很难过,我们出门要这样(女儿握紧我的手),就不会分开了。”

育儿的核心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而是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陌生人有好也有坏,熟人也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决定一个人品质的不是他是“谁”,而是他做了什么。

“安全教育”不该给孩子树立一道隔绝世界的厚厚的墙,而是帮助孩子明白哪些是危险的环境,怎样是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如何求助避免。这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