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7 阅读数:648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庆玲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已接近尾声。截至当地时间8月26日12:00,烘焙、数控车等比赛项目已经结束赛程,剩下的便是坐等成绩出炉。不过烘焙项目中国参赛选手张子阳比赛完也没闲着,绕着赛场观摩了一圈其他参赛选手的成果,并拍照留存以备后用。
此次大赛烘焙项目需要选手在16小时内,制作出法棍、丹麦面包、布里欧修、“惊喜”面包、以“海洋”为主题的艺术面包等。在赛场可以看到,哪怕是看起来很普通的丹麦面包都“颜值”“性格”各异,有的中规中矩看起来稳重保守,有的色彩鲜艳较为活泼新颖,艺术面包更是各有千秋,小龙虾、鲸鱼、美人鱼等造型各异。
在张子阳看来,每个选手的技术都各有特点,也都有可借鉴之处,而这也是参赛重要目标之一。比如,在制作艺术面包时,有的选手会通过上色使造型看起来更为逼真,有的选手所用的发酵手法可以尝试,有的海马造型可以借鉴到以后的面包制作中。
事实上,早在之前的训练内容中就已经融入了很多国际上的烘焙技术、理念等,“会研究其他地区的口感偏好、制作工艺等”。也是在这两年的学习中,张子阳对烘焙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无感”到现在的“乐在其中”,“你会发现,原来面包还可以做成这样或者做成那样,很有意思,很刺激”。“这个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一部分,而参加世赛可以说是对这两年学习的一次总结。”张子阳认为,成绩很重要,但自我的学习与成长才是最大的收获。
有这样的想法的,并非张子阳一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不少参与者看来,争金夺银并非最重要目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用了将近两年时间选拔、培训参赛选手来参加世赛的目的何在?参加世赛,对我们又将有哪些意义或启示?
第45届世赛焊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刘景凤认为,我们花费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来参赛,不仅仅是对参赛选手的训练,更是对技能人才培养队伍的一次培训。
“世赛的考核、评分标准反映的是这个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我们参赛团队首先就要吃透世赛的规则和标准,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沟通,这个过程是中国技能水平不断与世界接轨、磨合的过程。” 让刘景凤印象深刻的是,比赛期间就有爱尔兰的专家拿自己地区的金属加工专业的资料来交流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也有世界各国的专家一起来讨论未来焊接技术的发展,比如如何增加些自动化应用,如何进行机器人焊接等。
而参赛团队,多由院校教师、行业专家等组成。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唐红梅介绍,目前该校已将世赛的一些标准对接到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去,比如借鉴世赛的分模块考核方式对课程也进行分模块教学;再如会对照世赛对照护方面的高标准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标准……“在照护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没有很统一的标准,而世赛标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唐红梅说。
目前,刘景凤也有这样的想法,她想通过这些年的参赛经验和积累,与团队一起编写焊接人才培养、培训的教材,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除此之外,不少专家认为,世赛的另一重大意义,便是引起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关注。“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但在很多老百姓眼中,技能就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什么从业门槛。但事实上,很多技能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在数控车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宋放之看来,世赛就是展示技能发展及其魅力的一个舞台,也是提升公众对技能人才关注度和认识程度的一次机会。
正如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所说, 参加世赛的最终的目的是借此项工作实现技能人才大发展、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大发展,达到改变观念、形成良好氛围的目的。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正在酝酿。不少诞生过世赛冠军的专业、院校在招生时,人气更旺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俄罗斯喀山8月26日电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
下一篇:专家热议幼儿素养改革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