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huaxizzs@163.com
花溪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花溪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86X

国内统一刊号:CN52-1010/I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uaxizzs@163.com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在艺术创作中接受思政教育

发布时间:2019/09/30 阅读数:801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超)方寸竹片上,刀锋回旋。今年70岁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王锡盘戴着老花镜,手握刻刀,一刮一划间,竹青与竹肌变得分明,字体慢慢浮现。

从2018年冬天开始,他以“中国梦”为主题,用古老的留青竹刻艺术进行系列创作。从笔画设计、尖刀划线到铲青抛光,全要在0.1毫米厚的竹青上做功夫。

刀的倾斜度与力度全凭手力掌控,每刻上半个小时,王锡盘就停下歇一歇。一天下来,刻出个三五字,一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需要花上数月时间。

9月26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不忘初心,筑梦新征程”作品故事分享会上,退休教师王锡盘讲道,自己入党近50年,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中国梦”竹刻的创作,是出于一位老党员的朴素爱国情怀。

王锡盘的一番话感动了现场很多人。据了解,这是该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师生围绕“斗争”“奋斗”“激情”“中国梦”四大主题创作,用优秀的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终展出艺术作品157件,国画、油画、雕塑、紫砂、彩绘、竹刻和视频短片等丰富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形式,将党的光辉历程、革命故事、思想感悟等融入作品中。

泛黄的春联,外公写着“满”字的米缸,旧时的雕花门窗,夕阳照射下斑驳的砖,外婆酿的豆瓣酱,说着吴侬软语的姑娘、老街坊、小弄堂、布满尘埃的唱片机……在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陈依凡的画笔下,无锡周铁老街回归了小时的样子。

在学校组织下,环艺学院学生来到了周铁老街,以《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变化》为主题创作写生,一开始,陈依凡毫无灵感,甚至想不通,一条老街有啥好画的?

她突然想起,自己曾生长的江南小乡村,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旋转木马。每次放学,大家都是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在老街的某一处玩耍。

这条老街的变化正是祖国发展的缩影。她在故事分享会上解释,老街身上承载了太多人的乡愁情怀,她通过画面表达自己内心对老街四季流转的时光场景的感悟。从心而发,梳理江南古镇老街的演变发展。

该校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裴灿,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层面,寻找适合的作品形式。其拼布作品《醉菊》由1700多片碎布拼接而成,以菊花为素材,色彩靓丽。“这象征着年轻人怀着火热的斗志,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用火热的青春向祖国告白。”裴灿在故事分享会上说。

小组7人利用课余时间,耗费两个月,最后形成这幅看上去具有油画感,同时又很精致的作品。在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中,该作品还获得铜奖。

此外,该校师生们还运用中国画、油画、雕塑、紫砂、竹刻等丰富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形式,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多彩”的礼物。

“履行爱国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对祖国母亲最好的报答,这是我们这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余梓仪参加了故事分享会后表示。

“这不仅是一次专业绝活的比拼,更是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实践。”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惠娥说,师生通过共同合作,在点滴创作中,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得到激发,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专业思政课。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