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huaxizzs@163.com
花溪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花溪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86X

国内统一刊号:CN52-1010/I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uaxizzs@163.com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迎62岁生日:为国铸盾!

发布时间:2019/11/17 阅读数:63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6日电(王国龙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邱晨辉)今天,作为我国空天防御事业的诞生地、导弹武器装备研制重要生产基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迎来其62岁生日。

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举行时,88岁高龄的防空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早早守候在电视机旁。看着新一代地空导弹亮相接受检阅,钟山内心的激动之情依旧,“我亲眼见证了那些导弹装备从无到有,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我们每一个航天人付出一辈子心血研制的。”

这些令老院士感慨的武器装备中,有不少就诞生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1956年10月8日,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大会上,聂荣臻元帅对着现场近200人说,““在座的各位,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元勋啦!”从这一天起,我国的导弹研究事业拉开了大幕。

次年11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导弹控制系统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正式成立。

仅仅3年之后,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二院研制的红旗二号导弹一举击落入侵的U2飞机,捍卫了祖国神圣领空。

“作为一个大国,尖端武器是买不来的,国防只能靠自己。”1980年5月,钟山被任命为“红旗-7”地对空导弹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大胆创新,艰苦攻关,历时8年终于将“红旗-7”防空导弹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第二代地空防空导弹空白,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自主掌握了第二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发技术。

1982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设计的“巨浪一号”战略导弹首次水下发射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弹道导弹技术有了巨大突破,填补了我国海军潜地核导弹武器装备的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能力的国家。

1990年1月,“东风二十一号”导弹武器系统定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行设计制造陆基机动核武器的国家之一,标志着我国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和核常兼备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张爱萍将军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国防科技研究贵在独创,巨浪一号、东风二十一号堪称范例!”

60多年来,二院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创新史,用创新不断标注航天梦的新高度。

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阅兵仪式上,二院研制生产的多型先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精彩“亮剑”,扬军威、壮国威。

“在履行好强军首责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在抓重点、补短板、提质量、强效果上下功夫,在具体实践中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动航天技术在服务国计民生上发挥更大作用。”二院院长刘著平说。

为保障国庆大阅兵,二院23所10部气象雷达在京内和北京周边提供保障服务。气象雷达是二院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之一。随着我国“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相继出台,二院不断拓展丰富业务板块,推动民用产业实现突破。

以云计算技术提速信息化进程已成必然趋势,二院以此为着力点,构建了以计算机、天熠云平台为代表的一批成熟、稳定的国产化信息技术产品,并通过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涵养了国产化产业生态。今年,“天熠”全方位测试验证传来成功的好消息,二院人再为祖国空天防御事业创出新的辉煌。

地面遍地开花,天宫捷报频传。

2018年12月22日,二院抓总研制的虹云工程首星发射成功,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0”到“1”,“虹云工程”的成功史,也是型号总师、空间工程公司虹云工程部部长向开恒的奋斗史。

从临危受命到首星发射,向开恒带领团队仅用3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面对困难挑战甚至是质疑,向开恒满怀信心:“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看准方向,坚定不移地努力,敢于创新,科学求证,一定能成功!”

今年9月22日,在一场公开活动中,钟山依旧精神矍铄,他掷地有声地寄语新一代航天人,“航天人有能力有信心前进再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于本水院士曾经说过,“优秀的航天系统专家必须具有坚强的事业心和献身航天的伟大精神,能勇敢地担当起‘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神圣使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勇于攻关、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精神”。

二院青年代表、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林廷宇此前向该院青年发出《以我青春铸剑,建设航天强国》的倡议书,其中提到,“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这是老一代航天人的坚守与初心,也是新时代航天人的担当与传承。请航天英雄和航天老前辈们相信我们,请祖国和人民相信我们。以我青春铸剑,建设航天强国,我们一定行!”(教育科学部编辑)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