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8 阅读数:497
“放假之初,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第一个寒假是这样度过的。”武汉一所高校的大一学生孙宸宸1月初结束了本学期最后一门考试,返回山东老家。彼时,她计划着春节多陪陪年迈的奶奶,还打算在假期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
然而到了1月中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各地政府开始倡导居民少出门、不聚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她和许多正值寒假的大学生一样,一边关注疫情、一边积极防范。大半个假期过去,她发现一些计划的确被突发情况打乱了,但有明确的目标做指引,大部分规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一些高校推迟学生返校时间,或是开通各类线上授课渠道。大学生在家周期长、空闲时间多,这个特殊的假期,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地利用时间?
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发起调查,发现这个假期91.76%的大学生选择“宅”在家中,绝不外出。66.96%的被调查者给自己制定了假期计划,有12.63%被调查者的计划有序进行,成果显著,48.47%计划执行效果一般,但基本能够完成,还有38.90%大学生“Flag立了就倒”(编者注:指计划很快落空)。
“Flag立完就倒”?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给自己制定了假期计划,这些计划包含学习类(44.96%)、个人成长类(52.39%)、日常生活类(51.07%)和社会实践类(18.92%)等等。
然而,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广东一所高校的研二学生许兵在这个寒假之初给自己立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写论文、学习编程计量软件,另一个是去东北旅游。
为疫情防范,他自觉地放弃了旅行计划。然而第一项计划的执行也是困难重重。寒假在家缺少学习氛围,既没有师长的监督,也没有同学间的竞争压力,许兵“在家里实在没有学习的念头,整天只想玩手机”。不能出门,不能聚会,“玩得不尽兴”给了他更多的理由在学习时间懈怠、拖延。
眼看着假期过半,许兵还没有开始写论文,软件学习的书也只看了一个章节,他回想之前的每个假期,自己定下的计划都没有按时完成。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落实假期计划时,意志力不够坚定(63.19%)、客观因素或者突发情况(62.36%)、克服不了懒惰(57.88%)、计划本身不够合理(33.06%)等因素都会干扰计划的执行。
来自福建泉州的申丽假期之初要求自己读完两本书、每天背单词,结果时间都被“睡过去了”。事实上,申丽从寒假一开始就应聘了超市的兼职工作,每天“朝8晚5”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
申丽分析,“诱惑太多”“自己太懒”,都是挡在她完成学习计划途中的拦路石。每天定时定点的兼职已经很累了,可以自己控制时间的学习就很容易失去控制。
假期临近结束带来的紧迫感,是督促她去执行计划的动力之一。但遗憾的是,“这样一来,执行效果就容易打折扣”。
合理的计划让事半功倍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有33.04%被调查者没有给自己制定计划。在安徽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李甜看来,没有计划基本上意味着虚度光阴。
李甜刚刚结束考研,她没有制定假期学习规划,想借此机会休息休息,等初试成绩公布、开学之后再准备复试。不过,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李甜所在学校推迟了返校时间,她想考的院校也推迟了公布初试成绩的时间。
假期延长的消息一出,李甜猛地意识到,自己已经糊里糊涂地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间“嗖”地溜走了。她强迫自己必须开始背单词、看专业课知识。“果然还是学习最能消除焦虑感,开始学习以后我心里踏实多了。”
“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据此做出计划,是一件好事。尤其在自主支配时间非常多的长假中,大学生尤其需要制定好计划,度过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专职辅导员何柳萍说。调查显示,82.99%大学生认为制定计划非常必要。
制定计划至关重要,如何制定计划同样关键。对申丽而言,尽管有制定好的计划,但兼职、学习等多个事项同时进行,造成的疲惫感让她不自觉地放弃了一部分规划。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58.80%大学生认为,计划合理得当,是顺利执行计划的前提。在何柳萍看来,计划是否能按期执行,首先与人的自律性相关,其次要看计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周围的环境是否支持。
就读于上海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张宁准备利用这个假期备考雅思。她的计划表满满当当。每天早晨,张宁7点起床,跟家人一起吃完早餐后,7点45分准时坐到桌前开始学习。她上午听网课,下午做听力和阅读练习。每天晚上,她会和外教进语音通话1小时,来练习口语。睡前她还要复习当天学习整理的错词本、同义替换词、常用词组。
“假期的时间是非常完整的,不像在校的时候,会有很多突发情况打乱计划,我可以用成块的时间系统地学习。”每天一点点地完成计划、在本子上把完成的事项一一打上对勾,给张宁带来了强烈的成就感。
这么满的假期安排里,就没有一点学不进去的时候吗?当然有,这时张宁一般会出门走走,或者看看英剧,既放松娱乐,又培养语感。
福建一所高校的方林准备考新闻传播学类的研究生,他也给自己制定了充实而又劳逸结合的复习计划——读完目标院校的专业课书籍和经典论文,背一遍考研英语单词。虽然计划并没有具体到每天、每小时,但是他把大计划分割为几个阶段性的任务,还给自己设置了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奖励——看内容与新闻传播工作有关的影视剧。
执行计划靠毅力也靠动力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8.77%的大学生认为,自制力强弱是能否顺利完成计划的最重要因素。此外,计划合理性(58.80%)、任务紧迫性(37.95%)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执行力。
这个寒假,广西女孩应夏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减肥计划。每天傍晚5点到7点,她都会到附近学校的操场跑上十几圈。天气不好时,她也会在家里跳上40分钟的健身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应夏每天的活动范围是“一楼到顶楼”,运动计划没有受到太大干扰。每天睡前,她还会做几分钟的仰卧起坐或平板支撑。
“爸爸妈妈都喜欢运动,他们几乎每天都和我一起运动。”有了家人的陪伴,应夏的减肥计划得以更好地执行,“但是过年嘛,美食又是很大的诱惑。所以坚持是最重要的。”
应夏的动力来自家人,方林的动力则来自他在新冠肺炎病毒防控工作中受到的感动。他想报考一所国内知名院校的新闻专业研究生,因为目标定得很高,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学习计划一度搁浅。他甚至想干脆放弃考研。
让方林找回动力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报道的新闻人。面对疫情,媒体客观、公正、饱含人文关怀的报道让他敬佩、感动。他佩服一个个奔赴有传染风险的疫区的记者:“他们冒着危险冲在一线,报道居民遇到的问题。从一篇篇报道里,我看到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1月27日晚上,方林跟父母打完招呼,关掉手机,戴上口罩,一个人在县城里暴走。“我真的能考上目标学校吗?”“我还要在新闻传播专业继续深造吗?”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
走了十几公里后,他想通了:“这么多媒体人都在坚持,我觉得我得拼一把!”接下来,他重启学习计划,到现在,已经读完了两本专业书和大部分论文。
何柳萍建议大学生,要想让计划顺利落实,执行者要有足够的意愿和动机去做这件事。若是能够对计划有兴趣,乐在其中,坚持就不难了;其次,制定的计划需要切实可行,有具体步骤的短期计划更容易操作;第三,可以和朋友一起执行计划,相互监督,或者请父母朋友帮忙监督,即创造有利的执行环境。
“停课不停学”,更需合理规划
新冠病毒疫情打乱了一些大学生原本制定的计划,不过,为防控疫情少出门,也给了很多人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时间和空间。
从武汉回到山东后,孙宸宸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上午复习4个小时的教师资格证考题,下午陪奶奶收拾房间、聊天解闷儿、采买年货。然而当武汉疫情爆发后,她顿时非常惊慌。“因为我那几天刚好有点感冒,每天都在害怕自己也生病了,又接触了这么多亲戚朋友,很担心会传染给大家。”
孙宸宸立刻搬到了家里刚装修好的一栋房子里,不接触家人和邻居,也不再去奶奶家吃饭了。大年三十晚上,她是独自在隔离的公寓里,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度过的。当地社区的负责人要求她每天3次汇报体温,她积极配合。好在她和家人都没有异常,14天的观察期过后,她回到家里,但仍然极少出门。
无法常去陪奶奶让孙宸宸有些遗憾,但她的学习计划执行得非常好。“因为不必出门了,我每天都在家看书。”她原计划每天学习4个小时,实际的学习时间反而达到了6到8小时。
近日,为了疫情防控,许多高校发布推迟开学、执行网络授课的通知。这意味着大学生们在家的更长,可支配时间更多。中青校媒调查发现,33.37%大学生因为外出减少而按时完成了计划。
“之前看到一个学生在朋友圈晒单词打卡的记录,她说‘每次想出去玩的时候,就学英语,雅思7.5分不是梦’。我觉得挺好的。”何柳萍提到,这样的环境适合读书学习,假期延长了,聚会、出游、逛街这些休闲活动需要取消,更有助于同学们沉下心来。“现在网课、慕课很多,各高校也都有线上授课系统,还有一些论文库免费开放,看书、学习、写论文都不受影响。”
何柳萍建议大学生,疫情当前,可以自身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不信谣、不传谣;在自己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尽量向周围长辈和朋友科普;和亲朋好友互相监督,不出门、不聚会等。“同时也要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时反馈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安排假期学习生活。”
(应采访对象要求,除何柳萍外,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编辑整理:花溪杂志社编辑部 网址:www.chizizzs.com